燃气行业安全发展亟需专业人才

来源:人才周刊      发布日期:2023-08-30

       燃气是各种气体燃料的总称,包括常见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属于新能源范畴的沼气、生物质气化气、氢气等,是一种广泛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的清洁能源,从终端消费量看,近几年的电力与天然气的比例约2.5:1,燃气已成为我国主体能源之一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北京为例,19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中,采暖90亿、发电90亿。


       2023年8月10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全面排查整治城镇燃气全链条风险隐患,切实消除餐饮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燃气安全突出风险隐患;全面完成对排查出风险隐患的整治,构建燃气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燃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方案的出台无疑会为防范和消除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何破解就业需求旺盛 毕业生源稀少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燃气使用规模迅猛增长。目前,全国用气人口已超过6.67亿人,全国城镇燃气的使用普及率达到97.87%。燃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性,引发各种事故。


       燃气事故令人触目惊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安全管理缺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深入不彻底、安全执法检查流于形式、涉事企业主体责任严重缺失、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居民安全用气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灶具和配件、存在违章操作、未及时消除问题隐患、燃气泄露时处置不当等方面。深刻的教训给燃气行业安全运行和用户安全用气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安全的核心根本是专业知识体系和人员的专业素质。燃气作业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危机发生时,抢修人员不能果断做出正确的技术处理,甚至盲目施救、违规操作等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当前,燃气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人才专业能力不足、燃气学科萎缩等矛盾日益突出。曾有燃气教师喟叹:他日城燃行业将无人才可用!我国现有的80多万公里的配气管道,将来由谁管理?


       近年来,城燃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态势乐观。2021年6月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调研表明:全国燃气专业技术人员年均需求为3900~6000人。然而,高校燃气方向毕业生数量却与行业的人才需求形成巨大反差。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国高校燃气方向本科毕业生分别为442人、434人、404人,硕士毕业生分别为83人、84人、81人,博士毕业生为11人。在现有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毕业生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城市燃气公司只能靠自行组织培训学习安全知识、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实属权宜之计。许多高校燃气教师一致认为教授认为,“为我国城燃行业培养人才”迫在眉睫。目前,全国近200所高校设“建环”专业,设“燃气”方向的约20所,其中12所高校有硕士招生资质,仅7所有高校博士招生资质。并且普遍面临非常严重的师资缺口,各高校燃气方向师资均不超过10人,其中一半高校中燃气方向师资少于4人。在高校普遍采取大类招生的背景下,燃气学科招生难、教师数量日益减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国内大学燃气相关专业的“前世今生”


       1952年,国内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四所高校成立“供煤气通风空调”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城市燃气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有同济大学、哈尔滨建工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之后增加了山东建筑学院(现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城建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等。1998年之前,建设部管理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燃气小组,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制订教学大纲。


       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暖通空调”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工程”专业,2013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简称建环)。我国燃气行业的专业人才主要依托高等院校的两类专业,一类是石油院校的“油气储运工程”,该专业主要服务于燃气产业链上游的油气勘探和开采及部分长输工程。国内城市燃气行业人才主要来自1998年之前的“城市燃气”专业和此后“建环”专业之燃气方向。


       1998年至今,在教学内容上保留燃气专业完整性的院校越来越少,坚持 “燃气”方向独立培养的仅有同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在综合性大学中,燃气这种“小”学科的教师规模日渐萎缩,全国招生博士的燃气专业教师不足10人。


       2000年,国内天然气行业开始飞速增长,2022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8.9%。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城燃方向专业人才日渐短缺。


1.png


       如何调剂学科共性基础与经济建设需求


       业内专家指出,燃气行业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在于1998年将“城市燃气专业”合并到“建环”专业之后,师资和学生均逐渐减少、燃气专业知识体系越来越不完整。这与教育部以学科共性基础作为专业合并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住建部分管领导则认为大学专业的设置必须考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


       2021年新版培养标准拟调整时,建环教指委认为未来天然气将全面退出建筑应用,传统燃气专业的培养定位过于狭窄,不利于宽基础的培养要求,不必再讲授系统的燃气专业知识;建环专业仅需考虑建筑内的能源使用,不必考虑遍布城市的管网和工业应用。对此,燃气方向的教师们并不认同。


       2021年5月,国际燃气联盟IGU发布“关于气候变化和燃气未来的作用”立场文件,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固有的间歇性与不可预测性,决定了要满足2030或2050年的能源需求,燃气与可再生能源都需要实现增长;2021年10月中国燃气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工业气体协会LNG分会联合发布“燃气: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认为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搭档,将在过渡到100%可再生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持续发挥重要的基础设施作用。即使在发达国家,终端用能的电气化也区分为“全面电气化”和 “选择性电气化”。在没有国家层面的能源定位与分工之前,将“为城市燃气行业培养人才”从建环的标准规范中删除,对于城燃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必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据悉:新一版的“建环”专业标准付梓在即,这是用以指导国内高校设置课程、知识体系的依据和准则。其中“为城燃行业培养人才”这一定位最终被删去。而且,新版标准并未征询高校燃气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因为教指委中没有一位燃气专业教师。


       天然气的支撑作用无疑要建立在安全供应和高效应用的基础之上。城燃体系的安全运行,必须通过大量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高等人才(而非中专技校的操作性人员!)和高等教育体系来保障。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的《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高等院校恢复燃气专业设置,鼓励燃气经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大燃气专业培养力度。


       强调国际接轨、建筑内应用的建环专业,在学生就业遭遇建筑行业不景气影响的当下,是否也应关注并考虑燃气方向的国情和能源结构现状?


       ( 作者:同济大学燃气工程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朝葵 )


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协会综合办公室:010-5951333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33号     邮编:100097

E-mail: xiongxin@chinagas.org.cn

京ICP备1002896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287号

Copyright 2012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技术支持:中科服